现在的北京圆明园门口,有一个大大的青铜方鼎,鼎上铸着“勿忘国耻”的字样。旁边还树立着一块大字招牌,写着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。
这里首先简单介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。
1840—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,清朝战败,被迫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开放五口通商,割让香港岛,并支付巨额赔款。但西方列强仍不满足,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。
1854年,英、法、美三国援引《南京条约》中的“最惠国待遇”条款,要求修改条约,扩大在华权益(如公使驻京、增开口岸、自由贸易等),但被清政府拒绝。
1856年,中国水师在广东扣押一艘悬挂英国旗的中国走私船“亚罗号”,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。
法国传教士马赖(Auguste Chapdelaine)在广西非法传教被杀,法国借机联合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。
下面我想讲一些历史真相。
圆明园到底是干什么用的?它是荒淫贪婪的满清皇帝,搜罗数千民间美少女,供皇帝“夜夜当新郎”的淫窝。所以,圆明园是这些民间美少女的地狱。
满清皇帝特别喜好“老牛吃嫩草”。孝庄皇太后,就是在12岁嫁给了皇太极为妃的。数年之后,蒙古王爷又把“初长成”的孝庄皇太后的12岁的亲侄女送来,再给皇太极为妃。
圆明园也是贪婪无耻的满清皇帝明抢暗夺,搜罗天下奇珍异宝的“宝库”。园中陈列的宝物,确实难以计数。
火烧圆明园的真正起因是什么?下面简单介绍。
1860年9月,咸丰皇帝让曾格林沁哄骗英法的谈判代表与之在通州谈判,然后将谈判代表39人抓起来,关进圆明园中,再进行惨绝人寰、灭绝人性的折磨。
咸丰皇帝命人用泡胀了水的皮革绳子,紧紧捆绑这些“战俘”。随着“战俘”身体热量蒸发,收缩的皮革绳子就像铁钳,紧紧勒住“战俘”的身体和四肢,好快就弄死了21人。
俗话说:“两国交兵,不斩来使”。满清皇帝言而无信,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悍然扣押、监禁英法谈判使团一行39人,虐杀21人。被关在圆明园的俘虏,双手被捆,整日下跪,3天水米未进,手腕处被皮绳勒得生出蛆虫。《泰晤士报》记者鲍尔比在第4天死去,尸体在牢房里放置3天,然后被扔到地里,让野狗吃了。安德森中尉,手脚被勒得生出了蛆虫。他看着手上的蛆虫满身蔓延,于是精神错乱,大叫3天,也死去了。一位法国人,蛆虫爬进了他的嘴巴、耳朵、鼻子,也疯了……一个幸存者居然还在狱中数蛆,他说一天可繁殖1000条蛆虫……
咸丰皇帝的所作所为严重激怒了英法联军!
英法联军认为清廷背信弃义,于是决定报复。英国公使额尔金(Lord Elgin)提议烧毁圆明园,作为对咸丰帝的惩罚,并震慑清政府。
1860年10月6日,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,大肆抢掠珍宝文物。10月18日,英军指挥官额尔金下令焚毁圆明园,大火持续三天,这座“万园之园”几乎被彻底毁灭。
火烧圆明园时,英法联军抢劫了大量的财宝。但是抢劫财宝最多的人,不是英法联军,而是监守自盗的守园官员和太监。这些守园官员和太监,也趁乱放火,把财宝抢去十之八九。也是因为他们趁乱放火,以图毁灭自盗财宝的痕迹,才把圆明园烧去十之八九。
而英法联军抢去的财宝,大都陈列在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中,还能让后世中国人看到和了解到。而被监守自盗的文物和宝物,则无影无踪。
“火烧圆明园”的后续影响是什么呢?1860年10月,清政府被迫签订《北京条约》,进一步丧失主权,增开天津等商埠,允许外国公使驻京,并赔偿巨额款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