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肉还好说,但是俗话说得好,驴肉香马肉臭。马肉生涩硬实,并不好吃。那梁山好汉为何还会一个劲地杀牛宰马呢?
二、不光为吃,还有仪式感
事实上,梁山好汉杀牛宰马,可不光是为了吃。
毕竟无论古今,如果只求饱腹,猪肉、鸡肉都比牛马肉性价比更高。
而且,对于军事化的梁山集团来说,战马还是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,可不能当作日常的肉食来源。
之所以经常杀牛杀马,有深层次的原因。
一方面,牛马有特殊的政治意义。古代进行规格较高的政治会晤时,会杀黑牛和白马祭天。历史上刘邦在封同姓诸侯时就杀黑牛白马祭天,还有完颜亮南下时也是杀牛宰马。牛是太牢三牲之一,马血则经常被用作歃血的来源。
《三国演义》里曾经表现过这样的场面,一匹马被杀了,然后会盟的十八路诸侯,都把马血抹到上唇,这就是歃血,表示盟誓的庄重性。
梁山好汉们杀牛宰马基本上可以看做这一政治风俗的延续。
表现杀完牛马祭天之后大家就是兄弟了,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。在林冲火并王伦后,晁盖入主梁山,山上就“椎牛宰马,祭祀天地神明”。
三、啥贵吃啥,吃的是重视
有人说了,牛马在宋朝似乎挺贵的。这么畅开了杀吃,梁山受得了吗。
确实,牛马在宋朝都很贵。
我们先看看宋朝牛价格如何。
根据记载大观四年(1110)的时候,这个时段,基本就是宋江起义的历史时期。当时“一牛之价,不过五七千。”宋朝当时一贯770文一头牛的价钱至少在5贯以上,有的甚至超过7贯。从当时物价来看5000-7000钱,一家人生活一个月都够了。
而且当时牛价持续上升的,到了宣和五年(1123),两浙收缴被掠夺的耕牛,以每头换算成的价格是10贯。
宋徽宗时,当时人许景衡有《墨牛图》诗云:“一牛动是万钱值,墨指一作何纷纶。安得田家真有此,坐令四海无饥民。”
一头牛一万钱说明已经达到了10贯以上,而当时开封一贯禁军士兵工资也不过一个月一千钱。所以不少人不吃不喝干将近一年,才能够买一头牛。
所以说,牛是真贵!
马同样也不便宜。
宋朝不产战马,物以稀为贵。肩高133厘米的马,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一般的马。但在宋朝基本上都算上良马,而且一匹超过两万钱。
水浒传里有个BUG,呼延灼“教三千匹马军,做一排摆着,每三十匹一连,却把铁环连锁”。
这种能穿甲的大马,在当时差不多得50贯,算上马甲和骑兵的盔甲的话成本更高。这样一支部队,基本上烧钱烧出来的。用这样的高技术部队来打梁山,其实有点得不偿失、大材小用。
不说大马,就算是小马,也就是民间驮马和拉车马同样也不便宜。据史实记载,熙宁五年(1072),日本僧人成寻在开封买马2匹,价钱是1匹10贯,另1匹9贯,加上税钱815文,“合廿贯也”;又在郑州买马2匹,1匹原来价格是10贯降至8贯,1匹原来价格是9贯降至7贯。这比同时期的牛还贵。
既然这么贵,为啥还一个劲地杀来吃呢?其实仔细分析,一般杀牛宰马,都是比较重要的场合。《水浒传》里杀牛宰马多是几个山头会师,外加接待特别尊贵的客人,比如像宋江这种江湖名气很大的。或者有特别大的喜事,比如击败官兵的围剿。
毕竟梁山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,也不能随便花。
四、小酒馆里为啥那么多牛肉呢?
也有看官说了,既然牛马这么贵,为啥小酒馆里还这么多牛肉呢?
虽然小说中梁山好汉吃牛肉描写很多,但是吃牛肉的地方基本在乡间野店。城里几乎看不到,而一些正常人家也没见过有吃牛肉的记载。
为什么呢?因为北宋对牛肉实施管制政策。
耕牛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,因此北宋极力控制杀牛。北宋制定政策,如果民间要宰杀耕牛,必须向官府交一定数量的筋角钱。同时,还通过市场手段,刻意压低牛肉价格,以压制杀牛的数量。
《夷坚志·泰宁牛梦》记载:以此县故例,凡遇开剥病牛者,必投状给公凭乃许之,盖欲防私宰。
看见没,民间基本杀的都是病牛,而不是健康的牛。
因为压低价格,外加城里多是老死累死的牛,价格甚至比猪肉还便宜,杀牛来卖,基本没啥赚头。自然城里是没啥好牛肉的。
只有官府管不着的乡野小酒店,才会出卖好的牛肉。
所以说,杀牛宰马在梁山经常出现,却不能说北宋这种现象很常见。而是着重渲染水浒传里那种江湖氛围。毕竟在道上混,守道上规矩讲义气,待人豪爽是必要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