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传统武术流派
中国传统武术以剽悍著称,包含拳法(如罗汉拳、洪拳)、棍术以及硬气功等多个类别。
1. 形意拳(山西/河北)
形意拳最初源于山西的戴氏心意拳,在河北的李洛能发展为更为系统的形意拳,强调“五行拳”与实战。
2. 八卦掌(北京/河北)
由董海川创立,八卦掌以走圈换掌为特点,与宫廷武术之间有着密切联系。
3. 八极拳(河北沧州)
这一拳法以快速的短打著称,有“文有太极安天下,武有八极定乾坤”之说。
4. 洪拳(广东)
作为南拳的代表,洪拳源自福建南少林,经过黄飞鸿的发扬光大,强调桥手与硬马的结合。
5. 咏春拳(广东佛山/福建)
咏春拳由叶问推广至全球,以“中线理论”与“寸劲”为特色,主要适用于近战短打。
6. 蔡李佛拳(广东江门)
这一拳法融合了蔡、李、佛三家的精华,动作风格开阔,与清末的反清组织有紧密联系。
7. 白鹤拳(福建永春)
白鹤拳以模仿鹤的形态著称,以轻盈灵巧而闻名,后来传入日本并影响了空手道。
8. 峨眉派(四川峨眉山)
融合了佛教和道教武术,以峨眉剑、猴拳和十二桩功为特殊标志,讲求“刚柔并济”。
9. 崆峒派(甘肃平凉)
作为西北武术的代表,崆峒派以其独特的剑术和鞭杆术与道教文化相结合,形成独特风格。
10. 燕青拳(山东/河北)
燕青拳传为水浒英雄燕青所创,又名迷踪拳,霍元甲曾对此拳法颇有研究。
11. 梅山拳(湖南新化)
作为湘中武术的代表,梅山拳实战性较强,且保留了古楚巫文化的色彩。
12. 昆仑派(文化意象)
昆仑派是武侠小说中所描绘的西域门派,现实中在昆仑山一带并无明确的传承,但青海和新疆地区却融合了多民族特色的武术。
13. 青城派(四川青城山)
青城派是道教与武术结合的产物,以剑术和拂尘功为主,近年来因武侠小说而知名度得以提升。
14. 点苍派(云南大理)
点苍派出现在武侠概念之中,现实中的白族武术主要以刀术与跳菜武舞为特色。
三、少数民族武术
1. 蒙古跤(内蒙古)
搏克(摔跤)与骑射相结合,强调力量和技巧,已列入那达慕大会。
2. 傣族孔雀拳(云南)
孔雀拳模仿孔雀的动作,柔美中蕴含攻击性,且与傣族舞蹈融为一体。
3. 苗家拳(贵州/湘西)
苗家拳是一种以山地实战为基础的武术,短刀、棍术与轻功相结合,主要用于古代自卫。
小知识:
许多被称为“派”的流派实际上是文化概念(如武侠小说中的创作),真正的武术往往通过家族和师徒的形式加以传承。如今,传统流派逐渐转型为竞技武术与养生文化,例如太极拳已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一部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