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科学守蛋,养基有方”
今天来和大家聊聊,
为啥债券基金要限额?
我们都听说过买房会限购,
但很多小伙伴没想到,
买债基也要限额。
小伙伴的疑问一股脑涌出来了:债基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吗?规模大了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才能收取更多的管理费呀?咋还限额不让投资人尽情购买呢?
俗话说的好:过犹不及。
债基盘子太小,基金经理的操作空间比较有限,该基金也会面临被清盘的风险。但一味追求过大的规模,最直接的弊端就是,可能会摊薄老客户的收益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基金经理业绩做的好,大批资金涌入,会面临现钱无法及时转化成仓位,带来收益的情况。
比如有只债基盘子是5个亿,某个交易日一下子涌入了1个亿的现钱,如果基金经理不能很快把这1个亿转化成仓位带来收益,那原本5个亿产生的收益,就要分摊给6个亿, 某种程度上损害了老客户的利益。
所以我们经常跟大家说,“限额可以更好地保障原有持有人的投资体验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再举个极端点的例子,比如债基规模从5个亿扩大到了30个亿,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进来,相比之下,这个时候寻找优质债券或价格合适的债券的难度大大增加,也会影响到债基的收益。
所以债券基金经理主动控制产品规模,其实是谨慎投资,对投资人负责的表现。万事万物都讲究一个度,债基产品规模也是如此。
遇到限额我该怎么做?
小伙伴们可能会担心,那因为限额,买不够心仪的债基可怎么办呢?看着它收蛋,只恨自己的持仓太少。
一般情况下,限额不低其实并不影响普通投资者投资,不过如果产品限额在单日一百元或者两百元,投资人又对该产品和其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十分认可,那么建议小伙伴们可以看看该基金经理的其他产品,一般来说其投资风格和理念都是连贯的。
相信你已经搞明白债基限额的逻辑了。
关注小盛,
get更多理财小知识。
风险提示:基金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。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,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,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,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。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、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,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,也不保证最低收益。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。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并不等于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,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,也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。本公司提醒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、招募说明书、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,在了解产品情况、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匹配意见的基础上,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、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,理性判断市场,谨慎做出投资决策。在做出投资决策后,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,由投资人自行负担。
你点的每个赞,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